RFID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②——让物料找存管从“满场翻”变“秒定位”

发布时间:

在半导体制造的车间里,每一片晶圆的"人生轨迹"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精密叙事。从光刻机下的曝光工序到最终的封装测试,一片晶圆往往要经历上百次出入库流转——这条看似普通的仓储链路,实则是悬在整个产线头顶的"达摩克利斯之剑"。


某头部工厂生产日志显示:2024年,因仓储问题导致的生产停滞时间超2000小时,其中70%的"卡壳"时刻,发生在找料、存料、管料这三个环节。

这不是个例,也不是夸张的警示,而是产线工人在货架间来回翻找、技术员对着系统数据皱眉核对时,最真实的生存体验。

1
找料:时间黑洞与良率赌局


晶圆无尘车间的金属货架像沉默的迷宫。仓管员张雷鸣捏着被汗水浸湿的纸质标签,在模糊的字迹里找批次号——这是他每天的"必修课"。“15分钟是常态,有时候甚至要半小时。”而在这个时间里,产线可能在空转、晶圆可能在氧化。

这种"空转等待",实则是晶圆在"消耗生命"。生产主管唐邓杰叹气:“找料导致的时间和氧化损耗,每月要啃掉3%的良率。"

2

存料:精密制造的致命隐患




晶圆存储是精密制造的"微缩战场",温度、湿度、静电稍有差池即成废品。但这些,大都依赖人工"看天吃饭"。

"上个月刚清点完,错放率3%。因混放、挤压、氧化报废的晶圆价值在百万以上。"张雷鸣苦笑,"以前总觉得设备够先进,后来才发现,最不可控的是'人为变量'。一不小心,就会存了一个‘定时炸弹’。"

3
管料:信息孤岛的管理困局


最无奈的的是每月的对账。“两名财务看着电脑,我则举着扫码枪来回扫码报位置。经常是系统库存和货架实际库存对不上。“

"数据两张皮",让产线和客户都成了受害者。张雷鸣说,去年11月,某客户急需500片定制晶圆,产线按"充足库存"安排生产,发货时却发现只有300片,直接导致损失200万货款。更讽刺的是,后期盘点发现,消失的200片晶圆安静的躺在角落的货架,标签被之前的货物挡住了。



破局:“小改造”撬动大效率



当张雷鸣们还在货架间“大海捞针”时,上海科浩的RFID电子货架正在悄然改写规则。

[找料] 从"人肉导航"到"秒级定位"

RFID电子货架配备了RFID读写模块与OLED显示屏,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读取,只需输入批次号,即可“秒级定位”,提供准确的位置指引。即使同时查找多个晶圆盒,也能秒级定位料盒位置,避免了"大海捞针"式的搜索过程

[存料] 从"经验主义"到"精准控制"

面对严格的存储环境要求,上海科浩推出了光罩柜RFID,嵌入温湿度传感器与导电涂层,实时调节环境,晶圆良率显著提升

这种"精准控制"改变了依赖人工的经验主义”,大幅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,不仅能大幅降低晶圆氧化率,还能从源头上降低静电损伤的风险,效率和安全的到了双向提升。

[管料] 从"手工台账"到"实时孪生"

RFID标签与MES系统实时同步,实时上传位置、环境数据,传感器自动感应重量变化并更新库存,货架实物与账面数据完全一致,数据、账目“实时孪生”,准确率、效率大幅提升,再也不用耗时耗力的去统计、核对。

同时,当出现质量问题时,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晶圆的来源和流转路径,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,降低了库存差异和错漏风险。






上海科浩的RFID电子货架,用三个“小改造”——读写模块、传感器、动态系统——精准破解了仓储三大痛点。当一片晶圆不再需要“大海捞针”,当仓库从“空间容器”变成“效率节点”当晶圆的"人生轨迹"被精确记录和优化,这场由RFID电子货架引发的仓储革命,正在用最“小”的技术切口,撬动半导体制造最“大”的效率提升。

这,或许就是技术赋能产业最生动的注脚。


(文中配图为网络图片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)

图片
END
图片


上海科浩

专注制造业信息化 /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

上海科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秉承"勇于创新,追求卓越"的经营理念,以“服务制造,协同共赢"为宗旨,形成了以CIM产品线、视觉产品线、工业自动化产品线为主的业务体系,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制造业信息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
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,公司主导落地了多个大型自动化软件系统的方案及实施。


更多新闻
    暂无信息
制造业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
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
Copyright © 2024 上海科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 备案号沪ICP备2024053814号